欢迎来到中国医学考试网

药物怎么样通过与受体结合产生生理效应?

来源:www.yxqpool.com 2025-08-10

在药理学中,药物与受体结合是其发挥生理效应的重点机制之一。受体是一种坐落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的蛋白质分子,可以特异性地辨别并结合某些化学物质(如药物、激素等)。当药物与受体结合后,可以触发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从而产生特定的生理效应。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药物与受体的相互用途:药物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并与该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这种结合具备高度的选择性和亲和力,确保了药物可以准确地用途于目的部位。
2. 受体激活或抑制:依据药物对受体的影响不同,可以将它分为激动剂和拮抗剂两大类。激动剂能激活受体,引发正常的生理反应;而拮抗剂则阻止受体被其他物质(如天然配体)激活,从而起到抑制用途。
3. 信号转导过程:当受体被药物激活后,会启动细胞内的信号传导渠道,将外部的化学信息转化为内部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比如,某些G蛋白偶联受领会通过与G蛋白相互用途来传递信号;离子通道型受体则直接控制离子进出细胞的过程。
4. 生理效应的发生:最后,在一系列复杂的分子事件之后,药物通过改变细胞的功能状况或代谢活动,致使组织、器官乃至整个机体出现特定的生理变化。这类变化可能是治疗所需的积极成效(如缓解疼痛),也会是不好的反应。

总之,药物与受体结合是达成其药效的要紧渠道,知道这一过程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设计和用药物。

相关文章推荐

08

10

高血压的主要风险原因有什么?

高血压是一种容易见到的慢成人两性疾病,它的主要风险原因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年龄:伴随年龄的增长,患高血压的风险会增加。通常来讲,中老年人群更容易患有高血压。2.遗传原因: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的人,其患病的可能性相对较高。3.超重或肥胖

08

10

肥胖儿童的饮食和运动建议是什么?

对于肥胖儿童,适当的饮食与适合的运动是尤为重要的干涉手段。这里提供一些建议:1.饮食调整:-增加蔬菜、水果等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摄入量,它们不只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还能增强饱腹感。-选择低脂肪的肉类如鸡肉、鱼肉,并使用蒸煮

08

10

怎么样预防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发生?

化学性食物中毒主如果因为食用了被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的食物所引起的。为了有效预防这种食物中毒,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严格控制食品材料的来源和水平。选择信誉好的提供商,并确保所有原材料在采购时均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指标。2.加大对生产加

08

09

生物监测主要为了什么?

生物监测的主要目的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评估暴露水平:通过测试人体内的化学物质或其代谢产物,好了解劳动者在工作环境中对有害原因的实质接触程度。这能够帮助判断职业病风险原因是不是得到有效控制。2.预防疾病发生:按期进行生物监测可以准时发现

08

09

动物性食品在加工和储存中应该注意什么?

动物性食品在加工和储存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确保食品安全和品质:1.清洗卫生:加工前后的工具、设施与环境都需要维持清洗卫生。员工需穿着打扮干净的工作服,并按期进行健康检查。2.严格控温:温度控制是预防微生物成长的重点手段之一。冷

08

09

祛痰药怎么样帮助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祛痰药是用于治疗咳嗽和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类药物,它们的主要用途在于帮助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依据其用途机制的不同,可以将祛痰药分为两大类:黏液溶解剂和黏液调节剂。1.黏液溶解剂:这种药物有哪些用途主如果通过减少痰液的粘稠度来达到化痰的成效。

08

09

社会医学中,定性研究有什么独特价值?

在社会医学范围,定性研究具备独特的价值。第一,它可以深入理解大家的健康行为和疾病体验。通过访谈、焦点小组等办法采集的资料,可以揭示个体或群体对于疾病的认知、态度与应付方案,这对于拟定符合人群需要的公共卫生政策至关要紧。第二,定性研究能够帮助

08

09

信号分子怎么样与受体结合?

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的过程是细胞间通讯的基础,这一过程对于很多生理活动至关要紧。信号分子(也称为配体)可以是小分子、肽或蛋白质等,它们通过特异性地辨别并结合到靶细胞表面的受体上来发挥其生物学效应。1.特异性辨别:每一个信号分子都有其特定的受

08

08

大脑皮层参与什么内脏功能调控?

大脑皮层在人体中饰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它不只负责处置感觉信息、产生运动指令、进行考虑和记忆等高级认知活动,还参与到一些内脏功能的调控之中。具体来讲:1.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大脑皮层通过影响下丘脑等结构间接地控制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从而参与对

08

08

什么人群更易感染流感病毒?

在时尚病学中,某些人群确实更容易感染流感病毒。这类高风险群体主要包含:1.年龄小于5岁的儿童,特别是2岁以下的孩子,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因此对新遇见的病毒较难产生有效的抵抗。2.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伴随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免疫力

医师资格学习 热门搜索

更多>